皂市水利枢纽
一、工程概况
皂市水利枢纽位于洞庭湖水系澧水流域的I级支流渫水上,坝址下游距湖南省石门县城19km,距皂市镇2km。
该枢纽是澧水流域规划中渫水支流梯级开发的最下游一个梯级,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000km2,占渫水总流域面积的93.7%。枢纽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
水库正常蓄水位140m,总库容14.4亿m3,防洪库容7.83亿m3;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长351m,坝顶高程148m,最大坝高88m。
皂市水库与江垭水库(已建)、宜冲桥水库(拟建)联合调度,以配合澧水流域整体防洪,使石门以下松澧地区防洪标准近期提高到20年一遇,远景达到50年一遇,石门以上地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电站装机容量120MW,年发电量3.33亿KWh,装机利用小时数为3178h;灌区灌溉面积5.4万亩,灌流设计引用流量4.15m3/s,渠首高程115m;斜面升船机(预留)通航能力为50t。枢纽属I等工程。
主体工程数量:土石方开挖237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123万m3;钢筋及锚杆1.73万t;帷幕灌浆2.2万m;固结灌浆2.1万m。皂市项目核定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为32.52亿元;施工总工期为5年4个月。
二、工程特点
皂市水利枢纽位于澧水流域的支流渫水下游河段,距三江口约18Km(洪水传播时间仅2小时)。澧水上游及其支流溇水、渫水上游均处于长江流域最大的五峰、鹤峰暴雨区,洪水汇集迅速,峰高势猛,致使澧水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对该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洪问题十分突出。澧水流域规划确定由溇水江垭、渫水皂市及澧水干流宜冲桥等干支流水库共同承担澧水流域17.7亿m3防洪库容,其中皂市水库承担7.83亿m3,占44%,通过三库联合调度,可提高下游松澧地区防洪标准,减轻澧水尾闾地区的洪水灾害和西洞庭湖的防洪压力。皂市水库防洪库容大,调度灵活、及时、可靠,地理位置优越,是澧水流域规划确定的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重要骨干工程。
根据皂市水库需承担的防洪任务,考虑澧水流域梯级开发和尽量减少移民等因素,选定其特征水位为:正常蓄水位140.0m,相应库容12亿m3;防洪高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为143.56m,相应库容13.94亿m3;校核洪水位144.5m,相应库容14.4亿m3;防洪限制水位125.0m;死水位112.0m。考虑到澧水与长江干流洪水遭遇的机率较多,洪水地区组成复杂,在澧水流域规划确定皂市承担7.83亿m3防洪任务的基础上,将坝高增加2m(坝顶高程由146m改为148m)以获得1亿m3库容,作为稀遇超标准洪水的防汛紧急备用库容。
泄水建筑物采用5个表孔、4个底孔相间布置联合泄洪,表孔堰中分缝,中墩厚度9.5m。表孔堰顶高程124m,孔口尺寸11X19.5m。底孔进口底高程103m,孔口尺寸4.5X7.2m。消能建筑物采用表孔宽尾墩、底孔射流低流消力池型式,消力池底高程58m,底板厚3m,池长117m,底部净宽89m,厂坝导墙长149m。
电站厂房位于右岸采用坝后式方案,进水口底高程96m,采用单管单机,装机容量2X60MW。
坝下游右岸水阳坪--邓家嘴一带,存在水阳坪基岩古滑坡体,其前缘进一步解体形成邓家嘴滑坡体。现状情况下,水阳坪古滑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邓家嘴处于临界稳定状态。考虑到上坝公路开挖和今后泄流雾化等工况,且在导流洞出口一带分布有金家沟崩坡积体,对此均采取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并设置了必要的观测设施。
皂市水库淹没石门县、慈利县幅员面积约54km,影响区为滑坡、孤岛、失去生产生活条件的库周地段、浸没等。淹没人口34570人;房屋总面积180.4万㎡;耕园地36991亩。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补偿静态总投资共计约14亿元,约占设计概算总投资的43%。
三、工程进展
皂市水利枢纽工程于2004年2月8日正式开工,2004年9月实现截流并开始大坝基坑开挖,2004年12月开始浇筑大坝混凝土,2007年10月3日,大坝全线浇筑到坝顶高程,同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2008年4月23、5月3日两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2010年5月主体工程的全部单位工程通过验收,为工程的竣工验收打下了坚实基础。2011年1月16日工程竣工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部的现场验收。2012年8月通过水利部竣工验收技术签定。获2014年度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2016年7月9日,通过水利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