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言 我们从来是一家人
——长江设计院职工抗震救灾捐款纪实
总觉得,人是有悲悯之心的。特别是当国家、社会及他人有难的时候,人性深处的善良会自然流露,就像源源不断的山泉,奔涌而出,泽被沃土。在长江设计院为地震灾区募捐的过程中,很多场景镜头让人铭记在心,久久不能忘怀。尽管镜头里只是些普通人,只是些平凡的事,但代表了一种执着和信念,代表了一份关爱与守护,那是人性的真实所在……
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5月12日是一个悲痛的日子。也许是太过激动,在地震发生的当天,长江设计院很多职工等不及单位组织募捐,就直接将捐款通过银行、网银等多种渠道汇入了政府及慈善组织账号。5月14日下午,根据长江委的统一部署,设计院开始组织职工捐款;而就在当天上午,机关经营计划部职工丁晓文已将3000元现款通过银行汇入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帐户。事后问起他为什么不等机关组织一起捐时,他表情凝重地说,“想到灾区的孩子还被压在废墟里,我就很急,只想把钱快点捐出去,也许能帮点忙!”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血浓于水的真情。
在以“奉献、团队、创新”为精神指南长江设计院大家庭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也有很多。机电处募捐工作人员王燕玲感慨地说,工作这么多年,我见过无数次捐款,但从来没见过哪一次像这样让我感动,职工捐款全都是自觉的,热情高,数额大,捐款人数齐,非常难得。很多职工在地震当天就通过银行汇款、短信等多种渠道向救灾慈善组织表达善意;在单位组织捐款后,不足120人的专业处,短短几天时间就募集到善款7万多元。很多人在募捐现场几乎是倾囊而出,有的捐后还向同事借钱捐款,只为表达一份牵挂和关爱。规划处募捐工作人员李瑛告诉笔者,在本次募捐中,规划处没有动员,很多员工在捐款前主动询问捐款情况,部分在国外出差的职工打来电话,委托同事代捐,特别有的刚工作的员工,收入并不高,但都十分踊跃。这些发自内心的爱在设计院自由蔓延,温暖感染着每一个人。
由于捐款渠道很多,有的职工是多次重复捐款,而且数额不小。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同志,单位组织捐款时捐了500,后来在院社团组织的捐款中又捐款500。面对采访时她这样说,每天看到电视上灾区人民遭受苦难的画面,我就控制不住想哭。我们都是血肉同胞,虽然不能上一线救灾,但我还是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一个职工这样说道,每天看电视的时候,我就拿着手机不停地发短信捐款,虽然数额不大,但这种方式不断提醒我,在那遥远的废墟里,有我的素未谋面的兄弟姐妹,他们需要我的帮助……
在“官方”募捐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由设计院内网论坛和自由空间论坛发起的民间募捐也在无声蔓延,谱写着一曲催人泪下的爱的颂歌。在募捐现场,一名女职工泪流满面地将1000元现金交给募捐工作人员,她哭泣着说:你们就不要再往网上发图片了,看了受不了,太可怜了,不忍心啊!她说的图片指的就是与捐款倡议书一起发布的、从互联网上下载的震区受灾照片。看到这一幕,在场人员不无动容,有网友还专门写诗描绘这感人的瞬间,情真意切,让人潸然。整个募捐气氛热烈,大多数募捐者都不愿留下姓名,有的只是留下网名,短短的两天,在网友多次捐款的情况下,募集资金13000多元,小小数字的背后,是一颗颗鲜活闪光的灵魂。
许多单位外聘、离退休的人员也在加入了募捐的行列。离退休老同志周宝庆夫妇前几天刚给银行汇款500元,单位捐款时又捐款200,让人感动;规划处离退休老专家张廷烺长期住院卧床,但仍然在妻子的搀扶下执意前来单位捐款……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院机关在汉离退休同志捐款22000多元,他们用夕阳的余晖温暖着这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截至5月16日,长江设计院为灾区捐款87万之多,参加捐款人数达到2600余人,捐款仍在继续,爱心连绵不绝。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当昔日的天府之国伤痕累累,灾区人民水深火热时,华夏儿女手拉着手,相互抚慰着,守望着,用爱心谱写着一段爱的传奇,其中就有长江设计院人可爱的身影。“这些都是最普通职工,极可爱的人!这里不留名不拍照,只靠大家彼此的信任和对受难同胞的一份真情与悲悯!危难之际,才发现,我们从来都是一家人!”面对捐赠浪潮,一位院网网友情不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天佑中华,愿灾难早日过去,让爱心无限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