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长江设计人
2019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23年再访尼泊尔,这场访问将中尼“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友谊”推向新高度。
喜马拉雅山是中尼的天然国界。纵有山水相隔,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从未间断。
2018年3月,一群中国工程师来到尼泊尔,投入到当地的水利水电建设中,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他们,就是来自长江设计院尼泊尔上阿润(Upper Arun)水电站项目部的工程师们。
与三方业主“过招”胜出
十月的加德满都,晴空万里。告别了漫长的雨季,这里进入了全年最为舒适的季节。
上阿润水电站项目部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项目部人数最多的时候有46人,而最少的时候,只有2人。
上阿润水电站项目是我院首次按照世行咨询顾问采购导则中标,并独立承担的境外大型水电咨询项目,主要承担项目可研优化、详细设计及招标文件设计等工作。
“因为第一次与世行合作,我院执行世行水电项目的经验欠缺,在设计、沟通等面临着巨大挑战。”项目经理胡进华副总工介绍说,“业主们比较认可欧美标准,对国内的标准不是很认同,加上语言不通,导致项目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与其他项目不同,上阿润项目面临“三方业主”:融资方世行、尼泊尔国家电力局,以及由尼泊尔国家电力局组织的第三方独立机构——评审委员会。
作为项目部商务主管,方浩负责在现场与业主的协调、收发邮件函文、向业主请款等。
“从今年2月份至今,与业主来往的邮件函文已达300多份,平均每天就有1-2份,多的时候有4-5份。”方浩介绍说。项目部要经常报告工作进度、汇报后续工作计划、召集技术人员开会、回答业主的各类疑惑。
在可研报告工程优化研究过程中,水利规划院牵头重新论证装机容量工作,由安有贵、孟明星、胡学东等五人组成的“老中青”规划团队一行前后十余次赴加德满都,与三方业主汇报讨论,开展现场规划设计工作。
“回想起这一年多来的项目工作,真的太难了。”规划院饶光辉回忆说,“我们需要同时面对三方业主的高标准及严苛要求,最低谷时,曾两次收到业主的警告函,业主总裁甚至扬言要将长江设计院赶出尼泊尔。”
从2018年7月份开始,规划团队多次往返加德满都,跟业主及世行方面反复沟通讨论,对照西方标准的规划方法,不断介绍中国标准,寻找最佳结合点。在规划院副总工安有贵的悉心指导下,经过项目团队去年春节前后两次加德满都现场集中设计,工程优化报告最终确定了1040MW的装机容量,比最初合同里确定的335MW的装机容量翻了三番。
2019年4月,工程优化报告顺利通过尼方审查,首次得到评审委员会的正面评价,有力扭转了业主对我院的偏见。
2019年5月,谢向荣副院长与业主总裁座谈中,业主总裁高度赞赏了我院的技术工作,希望我院把尼泊尔上阿润项目规划设计为尼泊尔的“三峡工程”。
2019年9月,上阿润项目部迎来了“阶段大考”——项目可研更新报告的评审会。考官均为业界国际顶尖专家,而考试成绩合格与否,不仅关乎上阿润水电站这一尼泊尔国家荣誉工程能否启动融资,也是对我院综合技术实力的大检验。
评审专家组极为严苛,在会前的半个月时间内,对我院陆续提出了近百页的问题清单。
“那是我们压力最大的时候。”方浩说。项目部需要在两周内对这百页的评审意见进行研阅、处理、回复。
同时,尼泊尔当地分包商专业技术水平有限,不能独立完成分包合同所规定的工作内容,需要我方专业技术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教学及修改成果。现场项目部的沟通协调任务繁重,每天都有协调不完的会议,处理不完的邮件。
为了圆满完成答卷,项目部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多次集中办公,“楼下办公室、楼上是宿舍,24小时在线,一周7天无休”;针对清单上的问题,技术人员们逐一研究,并向评审会提交了书面答复,对专家关心的重大问题给予反馈;评审会当日,我方在现场与专家组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最终,我院的总体技术方案得到评审委员会的充分肯定。
随身带刀的民族
“这是我院目前现场条件最为艰苦的项目。”
上阿润项目现场位于尼泊尔东北部,距加德满都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200公里,但实际上,从加德满都出发,需要开车3天到达厂房位置,然后徒步2天、翻越三座大山,最终才能到达坝址区。
“每次需要先爬到1600米的高程,然后再下行1100米,才能到达项目现场。”工作强度高的时候,现场钻探负责人沈德新几乎每天都在上山下山。这样的强度让他落下了病根,“回国之后,上下台阶时都觉得膝盖隐隐地疼。”电话采访里,沈德新如实说。
黄豆下饭、路遇蚂蟥、席地而睡,这些在普通人眼里的难事,沈德新都觉得是长江勘测人的工作常态。
在沈德新提供的现场短视频里,拍摄者站在山这头,手指着对面山脚下的房子,比划着刚刚行进的路线。他指尖划过的地方,是大面积绿色植被覆盖下,裸露出的土黄色山路。山路蜿蜒曲折,由杂乱、零碎的石头天然铺就,歪歪扭扭弯成Z字形,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攀爬者的艰辛。
“我们就像是在山里‘打游击’”,沈德新打趣说。他们的歇脚点不固定,有时在野外搭帐篷,有时就去当地人家里裹睡袋。吃饭也是在当地人家里吃,条件都很差。“真到饿的时候,白米饭加点盐也能吃下去两碗!”
而真正的“难题”,是与当地人的相处。
尼泊尔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靠近坝址区是以擅长经商出名的尼瓦尔族。
“他们出门都随身带着刀,连五六岁的小孩儿也是如此。”这种行事作风总给人“不好惹”的印象,而当地的民风也确实“彪悍”。
当地物资匮乏,肉类非常稀缺,没有蔬菜。在当地买东西不能讨价还价,买了肉最终能吃到1/5就不错了。如果请当地人帮忙做事,没有特殊理由是不能辞退的,否则就会受到言语上的威胁。
了解到当地的文化之后,沈德新行事很是小心谨慎,工作之余尽量不去打扰当地人的生活。去年11月,沈德新独自一人在山里待了半个月。今年的2月,沈德新又前往项目现场待了4个月。与当地人同吃同住的日子里,沈德新逐渐摸清了他们的脾气,相处起来也轻松许多。
个人与团队的共同进步
伴随着项目的一天天推进,胡进华总在英语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借助翻译工具可以独立阅读项目英文资料了;沈德新熟悉和掌握了与当地人相处的技巧,现场监督的勘探工作进度和成果得到了项目业主和世行专家的认可;方浩在与项目业主、世行以及当地政府机构的沟通交流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并逐渐成长为国际业务骨干。
当每一个人都在不断进步时,团队的整体实力就会得到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助力上阿润项目迎来突破。
推广中国标准。“欧美标是刀叉,国标是筷子,没有孰优孰劣,哪个更符合现场条件就用哪个”。
在国外项目中,对于选用欧美标准还是中国标准,始终是绕不开的问题。为顺利开展咨询工作,项目部各专业积极研究相关欧美标准,同时向业主与世行专家不厌其烦地介绍中国相关标准的合理性,并与欧美的标准进行对比。
经过项目部与业主和专家的多番沟通,业主和世行专家组开始尝试理解与认同部分中国标准,业主还多次组织人员与我方专家就有关标准进行深入交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项目实际的标准,已基本成为各方共识。
填补领域空白。2019年5月,世行在巴黎公布了水电站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纲要文件。为了使上阿润项目达到世行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最新要求,项目部通过世行的牵线搭桥,联系到了业内顶尖专家——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气候变化领域教授Ray,与我院技术人员一道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工作。该项研究填补了我院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空白,为今后扩展气候变化研究业务打下基础。
推动技术创新。阿润河是个多沙河,在河上建坝,如不做泥沙处理,时间一久便会淤积大坝、磨损电站机组,对整个水电站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上阿润水电站装机容量大,若采用传统的排沙洞或沉沙池,不仅投资过大,而且设计风险极高,国内外尚无先例。
面对阿润河泥沙处理的难题,项目部技术人员另辟蹊径,创新性地提出将排沙洞安置在水电站上游300米处,既解决了泥沙淤积的问题,也减少了泥沙对电站机组的损耗。
评审专家组泥沙专家Dr.Greg Morris盛赞这一奇思妙想,并表示要将这一经验在全世界推广。
边工作边带娃的“超人爸妈”
2019年春节刚过,上阿润项目部来了一位4岁的小朋友,她是院副总工崔玉柱的女儿崔宝宝。
今年年初,崔玉柱接到任命,担任上阿润项目经理,从胡进华手中接过上阿润的“接力棒”,继续为上阿润项目提供现场技术服务。
由于项目优化报告提交在即,而崔玉柱夫人作为高龄产妇刚刚产下二胎不足一个月,考虑现场工作的重要性,崔玉柱带着女儿来到了加德满都现场办公。崔玉柱白天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女儿,小姑娘就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画画,还和项目部尼泊尔员工的女儿成了好朋友。
“他只有晚上有空陪女儿,其他时间都在忙项目。”崔玉柱夫人说起一件趣事。回国那天,崔玉柱带着女儿过机场安检,安检人员反复比对着崔宝宝护照上的照片和她本人。“小朋友脸上脏兮兮的,头发没梳,衣服上还破了洞,安检人员不相信她跟照片上是同一个人。因为头发太乱了,后来还是空姐帮忙梳的头发。”
崔玉柱带着女儿在项目现场待了20余天,直到项目优化报告顺利提交业主,才返回国内。
2019年暑假期间,规划团队余蔚卿由于家里二女儿尚小,照顾人手不够,也把刚上高中的大女儿带到项目部。
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妈妈又忙于工作,余蔚卿的大女儿整日就待在项目部。日子久了,大女儿有些待不住了,天天动员妈妈抓紧时间工作,好早日回国。
回国之后,大女儿总是跟亲朋好友抱怨说,再也不跟妈妈出国了,妈妈出差的地方没有爸爸去的地方高大上……余蔚卿听到这里一阵心酸。
而在之前的2018年暑假,沈德新也把他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带到了项目部。
“我在当地找了一所国际幼儿园,把他送去那里上课。”沈德新每天负责把儿子送去幼儿园,然后自己返回项目部工作,等到下课了再给把他接回来。
“平时外业的时间比较多,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沈德新说起来满是愧疚。他想着把孩子接过来,既能兼顾工作,又能陪伴孩子,同时也能让孩子看一看爸爸平时工作的地方,一举多得。
虽然第一次来到异国他乡,沈德新的儿子却没有一点胆怯。因为能待在爸爸身边,他的那个夏天显得格外有意义。
上阿润水电站咨询项目,对于长江设计院乃至中国水电咨询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它一举打破了西方公司长期垄断尼泊尔水电咨询市场的格局,是中国水电在国际水电高端咨询市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刻,在3000公里外的加德满都项目部,长江设计人还在坚守现场,为尼泊尔水电事业奉献智慧与汗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尼泊尔的“三峡工程”能为当地人民带去更多光明与温暖,持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