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优秀党员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学天地
首页 企业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文学天地 正文

孤柏嘴永远铭记——写在穿黄工程开工之际

来源:岩土公司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05-09-28

金秋时节,黄河岸边的孤柏嘴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参加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河工程开工典礼的各方佳宾。穿黄工程全长19.3km,由南岸连接明渠、邙山隧洞、穿黄隧洞、北岸漫滩明渠、北岸连接明渠组成,还有新漭河渠倒虹吸、老漭河河倒虹吸、2条灌渠渡槽、7座公路桥。

南水北调中线勘测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了整整五十年,穿黄工程进行了十五年,如今终于要变成连接江、黄、淮、海流域的巨龙,让长江水顺着长江治水人的意志,穿山越岭流向北京的日子指日可待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呢!

忘不了1990年严冬,第一次来到黄河时,勘测人员如何经受住风雪的考验,把一个个钻架耸立在黄河滩上、黄河水中,手被严寒冻伤了,脸被寒风吹裂了,然而勘测人员的意志却像南岸邙山上的野枣树一样,越来越坚强了。

忘不了1992年盛夏的一个深夜,正在黄河驻地研究工作的王兰生队长接到一个电话后心急如焚的样子。他冲进隔壁房间,将劳累了一天正在熟睡中的司机从被窝里拉出来,坐着吉普车向五六公里开外的黄河岸边赶去。半路上车陷进了路上的一个泥潭中,他跳下吉普车奔向黄河。而此时,黄河上正灯火通明,钻工们和地质人员正在认真地工作着,浑然不知灭顶之灾正一步步逼近。50多岁的王兰生队长奔跑了二三公里,到达黄河岸边时,双腿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快……快撤退,洪水……洪水……要来了。”机长李百灵着急地说:“可是我的机器怎么办?”“机器个屁!”王队长发火了:“你脑子进水了,这时候救人要紧。”那晚,王队长是被钻工们抬回驻地的。

忘不了,黄河下是几十米厚的砂层,按一般的泥浆护壁钻进,钻探取芯率难以满足要求。钻探工程师胡梅生、郑光中研究了黄河下砂层的性质后,发明了泥浆中掺植物胶的技术,使钻探取芯率达到了90%以上。取出的一筒筒岩芯,外面裹一层1mm厚的泥皮,里边是未受扰动的砂,砂层的沉积层理清晰可见。

忘不了,为了取到几十米深的原状砂土样,勘探科的工程师们深入工地,钻机搬到什么地方,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什么地方,不停地观摩,一次次地研究和试验,经过两年的辛勤工作,终于研制出了满足工作要求的TA89×64.8型原状取砂器,荣获国家发明四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发明专利。

十五年来,我们勘测人11次进驻黄河工地,走遍了黄河两岸的每一寸土地。钻探取出的岩芯总长46.3km,约为穿黄河工程线路长度的2.5倍;针对盾构施工的隧洞,进行了各种室内与原位试验;摸清了黄河下存在的影响盾构施工的障碍物——卵石、古木、块石、钙质结核;提出了44项成果报告。为隧洞安全过黄河创造了条件。

金秋,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南岸邙山,野枣树枝上挂满的指头肚大小的野枣已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在秋风中热烈地摇摆着;田野里,玉米已经成熟,挺立的玉米杆腰际横挎着饱满的玉米包,好像列队静立的战士,秋风吹进玉米地时,干枯的玉米叶振动着、欢呼着;黄河水翻滚着,吟唱着千百年来不变的歌。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