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概览 水利抢险 援建地方 回馈社会 安全生产 国际援助
首页 社会责任 [break] 水利抢险 正文

决战唐家山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08-07-21

长江设计院总工 杨启贵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奉国家防总之命,于震后第二天辗转绕道赶到了重灾区绵阳市,承担溃坝型高危水库和堰塞湖的排查除险工作,在灾区度过了终身难忘的33个日日夜夜。

14日晚,我们得知,距离北川县城上游3公里的峡谷中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堰塞湖,对北川、绵阳构成了重大威胁。地震后,通往唐家山的陆路、水路完全阻断,从北川沿河上行,两岸边坡陡竣,滑坡滚石不断。为迅速查明险情,5月16日,国家防办李坤刚副主任和我率领突击队徒步向唐家山进发,在解放军战士和攀岩志愿者的协助下,经过6个多小时的爬山涉水艰难行进到了唐家山下游的苦竹坝电站下游,虽近在咫尺,却无功而返。

雨还在不停地下,水位还在继续猛涨,险情还在不断加剧。唐家山,十万火急。

5月21号,抓住连续雨雾天气之后的难得的机会,我们在蔡其华主任、刘宁总工的率领下,乘直升机强行飞抵唐家山。然而,飞机根本无法在现场降落,在悬降的情况下,我们从两米多高的机门迎着狂风跳下,登上了唐家山坝顶。

通过这次查勘,我们现场了解了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位等基本情况,建立了临时观测系统,对整个唐家山堰塞湖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唐家山堰塞湖坝体积约2037万立方米,坝高百米以上,总库容3亿多立方米,当时蓄水量已近1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大(二)型水库。但堰塞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暂时的低水位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工程除险的可能性。这一基本判断为制定唐家山堰塞湖除险方案奠定了基石。但若不实施工程除险措施,一旦水位蹿至坝顶出现漫坝溃决,下游北川、绵阳将变成泽国,13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岌岌可危。

我被上级指定为排险方案编制负责人,具体协调长江委、成勘院有关专家共同制定排险方案,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严重,处理难度大。缺乏基本地质资料,无法对堰塞体稳定性作出十分准确的判断,我们只能立足自身,迅速汇集了参加过2000年西藏易贡堰塞湖处置的长江委一批专家,组成了精干的前方专家组,开始了紧张的方案设计。长江委蔡其华主任,长江委设计院原总工、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徐麟祥亲自坐阵,现场指导;长江委水文局、长江委设计院组织技术人员夜以继日,计算唐家山堰塞体发生不同溃决高度的洪水演进,并适时向前方发送计算分析成果;长江委领导马建华、魏山忠、钮新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郑守仁,中国工程勘察大师陈德基等数十名专家在后方紧急会商,对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全面性进行论证研究,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前方专家彻夜未眠,后方人员通宵达旦,23日晚,终于完成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方案:在堰塞坝上方,采用机械开挖出一条泄流渠,控制湖水由泄流渠下泄,并利用水流的挟带能力,逐步冲刷、扩大渠道断面,达到降低坝前水位,减小水头和蓄水量,把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连续几天持续降雨,坝前水位以每天2米左右的速度快速上涨,距离坝顶最低处的高差只有29米,蓄水量已超过1亿立方米。而且,就在25日下午,发生了青川6.4级余震,地质专家分析认为,这次强烈余震有可能会对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产生影响。北川、绵阳百余万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形势异常严峻!

实施方案,谈何容易。受地震影响,通往唐家山的水陆交通完全中断,空中是唯一的运输通道。受降雨和高山峡谷恶劣气象条件的限制,直到5月25日上午,一台设备也没能运上去,除险方案没有条件付诸实施。对此,我们万分焦急。

绝不允许被动溃坝。根据指挥部的要求,我们紧急修改除险方案:由以大型机械设备开挖泄流渠为主,变为以人工爆破为主;由人力和设备开进以空运为主,变为以徒步开进为主。

25日晚,指挥部果断命令1000多名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背负10吨炸药,连夜徒步挺进唐家山,实施人工爆破方案。为指导现场爆破作业,我的同事陈敦科随队上山。他曾经负责过三峡围堰工程爆破施工,是著名的土工、爆破专家,也是这次爆破方案的制定者。事后,他告诉我,这是他有史以来走过的最难走的路。天气十分炎热,山上植被茂密,荆棘遍布,根本无路可走。地上全是腐植土和腐烂树叶,每挪一步都很艰难。山脊上到处都是裂缝,宽的近2米,窄的也有几十公分,稍不留神,就会摔伤。滑坡的坡面上,坡度很陡,碎石松软,山上滚石不断,而脚下就是几十米深的堰塞湖。

老天给我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6日早晨,当部队官兵还在路途艰难跋涉,北川的天空就露出了放晴的迹象。我们当即建议,暂缓爆破,立即运送设备并实施开挖方案。

随着米-26的轰鸣,一台台机械设备被运送到唐家山坝顶,应急疏通工程按计划全面展开。

为靠前指导,我和水利部刘宁总工程师、还有工程技术人员、测量人员乘直升机又一次登上了唐家山坝顶,开始了我们七天六夜的坝顶生活。

坝顶高低不平,一顶帐篷睡8到12个人。土工布就铺在碎石上,一床被子垫一半盖一半,石头咯得人背疼,我们戏称为“按摩床”;蚊子特别多,也特别大,实在受不了就用被子蒙住头,直到浑身冒汗,我们戏称为“桑拿浴”;堰塞湖水不能使用,坝顶用水困难,不能洗脸刷牙,更不用说洗澡了,记者抓拍了我一张照片放到网上,因此我被大家戏称为“丐帮帮主”;太阳炙烤,辐射强烈,不到两天人人脸上脱皮,人被晒得黝黑黝黑的,6月1日泄流渠完成后,我们暂时撤回绵阳休整,蔡其华主任见到我,形容我是“非洲难民”。

坝顶空间有限,直升机来来往往,每天要起降很多架次,因为有俄罗斯的米-26,我们干脆叫它“唐家山国际机场”。每次起降,直升机螺旋桨都会带起巨大的旋风,一来一去都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十分危险。

坝顶生活艰苦,只有干粮矿泉水。武警部队有时也送我们单兵自热食品。指挥部空运盒饭来的时候,就是我们聚餐过大年。余震特别多,滚石不断,还有施工设备的轰鸣,那是我们的“催眠曲”。

在坝顶,我们主要指导部队施工,随时召开协调会,针对现场开挖情况,调整、修改、完善施工方案。6月1日,经过武警水电部队的连续拼搏,一条长475米、开口宽50余米、深13米的泄流渠提前完成施工!

6月7日7时08分,泄流渠开始过流。郁积在唐家山怀中,郁积在灾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心中20余天的悬湖之水,在智慧与拼搏铸就的通道中,在全世界的注目下,终于驯服地向下游流去。

到6月8日16时,泄流渠流量达20余立方米每秒,溯源冲刷效果开始显现,稳步向除险方案设计的目标发展。胜利在望,天佑中华!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那一天是端午节,领导来慰问我们,我一口气吃下了5个粽子,心情好了,胃口也就好了。

随着下泄流量不断增大,溯源冲刷态势越来越好。6月10日6时至11时30分,下泄流量从337立方米每秒急剧加大至6500立方米每秒,泄洪口门宽度拓展至100多米。20时,坝前水位回落至720米这个比较安全的水位以下。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险工程取得了重大胜利。

6月11日晨,泄流渠宽度已达140余米,渠底最低高程降至约710米,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新的河槽,可保证两百年一遇洪水顺利下泄,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已排除,剩余堰塞体整体稳定,不会发生瞬时溃决。这个过程和结果,印证了我们的判断,验证了我们的方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11日傍晚,看到疏散转移的24万群众陆续返回家园,看到灾区生产生活从紧急避险回复到重建家园,我们兑现了“不让一名群众伤亡”的承诺,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决战唐家山,我们水利人终于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