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百色升船机攻坚正酣 长江设计助建黄金水道
清晨的右江上游,晨雾还未完全消散,广西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的升船机船厢室工地已响起机械轰鸣。液压爬模系统将混凝土一层层精准“编织” 进 147.5 米高、148.6米长、44米宽的船厢室骨架。“这栋‘钢筋混凝土巨塔’是贯通右江航运的关键工程,未来要托举10700吨重的船厢完成‘货船电梯’升降,每一环都须控制得极其精准。”长江设计集团百色升船机项目设代处处长王可介绍。
这座全平衡钢丝绳卷扬式垂直升船机,承载着破解右江20年断航困局的使命。本世纪初,百色水利枢纽建成时未同步建设通航设施,云南富宁港与两广地区的水运通道“中断”了。如今,随着这座世界级升船机与平陆运河同步推进建设,预计2026年底试通航后,云南货物经此进入平陆运河直达北部湾港,较经广州港出海缩短560公里,西南地区水运效率将实现跨越式提升——而这一“通脉”工程的核心技术方案,正出自王可所在的长江设计集团团队。
匠心独具的设计:让万吨船舶“坐电梯”的设计巧思
在百航项目建设展厅,长江设计集团设代处余友安指着这座百色升船机实体模型介绍,百色升船机采用“钢丝绳卷扬全平衡垂直”设计,通过钢丝绳卷扬技术,实现升船设备的全平衡垂直升降。其过船规模十分可观,既能满足两支500吨级船队同时通行,也可兼顾1000吨级单船通航需求,最大提升高度达88.8米,最大提升重量更是高达10700吨。
从结构来看,百色升船机主体段由上闸首、船厢室段和下闸首三部分构成,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钢丝绳卷扬式全平衡升船机,也是国内首座专门针对“船厢水漏空”这类极端事故工况,提前做好安全设防的同类型升船机。为进一步筑牢运行安全防线,设计团队还研发出多项创新技术,包括具备事故制动功能的大尺度平衡卷筒、采用弹塑性钢梁与液压缓冲结合的船厢防撞装置、下闸首工作大门分段气囊充气式充压止水技术等,相关应用已获得10多项发明专利。
山谷里的“生态渠道”:2186米的绿色建设实践
沿着右江上游那洛沟向山谷深处行进,全长2186米的中间渠道正顺着山势成型——这是目前国内长度最长、尺度最大的通航工程中间渠道,建成后将串联升船机与上下游航道。“设计时坚持‘顺山就势’,最大限度利用天然山谷地形,减少山体开挖量,降低对地表生态的破坏,又能适配航道通航需求。”百航项目建设业主云南交通投资建设集团百色枢纽通航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禹霞指着模型说。
据介绍,该渠道最小宽度45米、最小水深4.2米,既能满足船舶通航需求,又与周边山林景观自然融合。边坡采用“防护结构+本土植被”搭配,既稳固坡体又恢复生态;渠道旁的监测站内,传感器实时采集水位、流速数据,并同步传至船闸控制室,为船舶航行提供精准参考,既保安全又提效率,成为项目智慧化建设的生动注脚。
从“断航阻”到“通江盼”:老区群众的水运期待
“右江断航这20多年,群众一直盼着能重新通航千吨级大船。”禹霞坦言,百色作为百色起义革命老区、桂滇黔三省(区)交界的物资集散地,右江航道畅通对区域发展意义重大。
禹霞表示,待航道畅通,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带动产业发展,更能助力西南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
眼下,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升船机是整个项目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后续设备安装、系统调试需以极高要求推进。”长江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吴俊东介绍,团队将创新成果运用于工程实践,确保项目达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标准(该项目已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名录),高质量推进通航设施建设。
夕阳下,升船机塔楼的轮廓与右江山水相映,远处的百色起义纪念馆静静矗立。“我们会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攻克建设难题,确保2026年如期试通航。” 禹霞说,届时,一艘艘货船将沿着这条“黄金水道”,载着西南地区的发展期待,驶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为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中间渠道。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图为建设中的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上游省水船闸。新华网 李征峥 摄
图为建设中的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下游升船机。新华网 李征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