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武汉设计”粤西首个“超级充电宝”投产运营,上网电量满足12万家庭全年使用
年上网电量达2亿度,可满足当地12万户家庭全年用电。近日,由“武汉设计”代表企业长江设计集团EPC总承包的湛江雷州英利储能电站一期正式投产运营,这是粤西地区首个“超级充电宝”,为当地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重要保障。
雷州地处雷州半岛中部,分布有大量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场,绿色能源发电量富余。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需要通过调峰调频措施来维持电网稳定。
长江设计集团新能源公司电气室副主任李成子介绍,储能电站相当于“超级充电宝”,当海上风电等电站发电量大时,储能电站将富余的电储存,在需要时再输送到电网内保障电力供应,而电网侧储能电站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可实现平滑负荷曲线、削峰填谷,此举能够大幅提高区域内新能源发电的利用率。
该储能电站采用化学储能方式,一期建设规模达200兆瓦/400兆瓦时,位于当地的电网侧,辐射整个雷州及湛江地区,能够提升当地500千伏安澜供电片区供电能力。
如此规模的储能电站,建设难在哪儿?
李成子介绍,位于电网侧的储能电站,要保障高效的响应速度和稳定的输送能力。即当电网需要储能电站“放电”时,电站要快速响应,实现毫秒级控制,确保快速达到所需功率;同时,“放电”过程中,系统要平稳运行,保障电网稳定。本项目规模大,共包含23040个电池单元、160台逆变器、80台箱变、80套直流电池舱、使用约180公里电力电缆。
针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设计“超级充电宝”时,对全部设备及线路做了严格的规划,综合考虑稳定性和建设成本,将系统划分为11个分区,单个分区既能整体协同运行,一旦出现故障也不影响其他分区,整个控制系统内部有多重设计,最大程度上保障接入电网后的稳定运行,助力地区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
作为“储能”勘察设计行业领军者,长江设计集团早在2015年就承担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智能微电网项目,对全钒液流电池、锂电池、锌溴电池、铅炭电池、超级电容等多种储能形式进行研究应用,其后又陆续承担三沙微电网、龙感湖储能电站、酒泉空气压缩储能电站等项目,储备丰富的行业技术与经验。英利储能电站作为南网区域已并网的容量最大的储能电站之一,助力长江设计集团继续巩固在“储能”勘察设计行业的地位,为绿色能源事业贡献力量。(记者龚萍 通讯员郑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