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北圣境山:“绿电”乘风来
新华网武汉6月9日电(刘桔、李征峥)在湖北省荆门市的西北端,覆盖一片茂密的山林,名称圣境山。站在山顶远眺,满目苍翠间、绵延山脊上,一排排风力发电机屹然矗立,它们迎风舞动,为静谧的群山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2017年,为响应绿色低碳号召,荆门启动96兆瓦山地风电项目,项目分两期开发,长江设计集团为勘察设计单位;一年后,荆门圣境山48兆瓦风电场、栗溪48兆瓦风电场先后建成,全部47台机组并网发电。
大风车转起来了,带来无限“风光”,在这背后是一群“追风人”的付出。
据了解,圣境山山区路况复杂,蜿蜒曲折,最窄的地方不足5米宽。但风电装备体积巨大,风轮直径最小的115米,塔筒平均高度超85米,将这些组件运送到海拔600多米的高山,难度可想而知。
广袤群山之中,每一台风机的布置,也经过科学的考量和精密的计算。
长江设计集团新能源公司土建室主任甘乐说,本项目属于典型的复杂山区风电项目,风电场设计过程中,长江设计集团新能源公司因地制宜,针对性将公司“复杂山区风电场关键技术”的研究创新应用到设计成果中。
风电项目开发前,要先进行测风实验。甘乐说:“公司在对风资源评估过程中,不仅对风资源数据进行复核分析,还对测风数据进行订正,从而提出更加准确的发电量计算成果。”
甘乐介绍,基于相关数据,技术人员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初选出合适机位。“我们再协同有关单位,对这些拟选机位现场考察,综合考虑用地规划、地形地貌、进场交通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反复比选,确定最终位置。”
为确保悠悠风车转出“绿电”,节能环保理念被融入项目设计施工过程。
据了解,栗溪风电场创造性采用了混装方案,通过布置13台单机容量2兆瓦的风机和10台单机容量2.2兆瓦的风机,不仅比原方案减少了1台风机的装机成本,也减弱了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山区微气候,长江设计技术人员提出用直埋电缆替代原架空线方案。“直埋电缆不仅能避免山区覆冰带来的电线短路等安全风险,还可以在铺设电缆后进行复垦,实现生态环保。”甘乐说。
同时,项目设计还摒弃了原来采用两台变压器的计划,圣境山风电场与栗溪风电场共用一个升压站、共用一台变压器,不仅节约了施工工期和总体造价,也方便了后期运维。
甘乐说:“圣境山电场建成后,年均上网电量为 1.1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47万吨,大大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绿色发展。”
如今,圣境山上,风起之处,风车起舞,化风为电,照亮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