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特别关注 企业新闻 媒体聚焦 企业公告
首页 新闻中心 [break] 媒体聚焦 正文

【新华访谈】杨启贵:披荆斩棘治堰塞 不畏生死勇向前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23-05-25

近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启贵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就国内外堰塞湖险情处置、前沿问题研究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技术体系。工程体系讲究的是要有分析计算的方法,要有处理的措施,以及相应的设施设备来配套。经过23年的努力,这个全部都做到了。从西藏易贡开始到“5•12”唐家山。

第二个学科体系。中国有大量的,并且以往也造成了很多的灾害,所以对象是摆在这里的。那么对象摆在这里以后成不成为规模,还要看有没有人在研究。我刚才说的2003年的今天,我觉得应该也算是中国堰塞湖应急处置一个新的里程碑的日子,因为有一个专门的队伍出门到西藏去处理。那时候只有我们这么一小批人在研究,你今天再看坐在这里作报告的有多少个单位,作报告的都有超过10家单位,有高校的、有科研单位的、有工程应用的单位、有施工单位,研究的队伍形成了。

第三个研究的手段方法形成没有。我们有室内的大型的模型实验,也有依赖于现场的资料,影像资料那是实实在在的原位的成果进行解读,所以说我们有研究的手段。在2000年之前全世界没有一本这方面的专著。你看现在就凭我们这几家,这方面的专著已经至少超过10部。

全球这方面第一部专著是我们这个大团队做出来的。全球的第一个技术规范,到今天为止的技术规范,全世界无论是其他的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行业组织都没有,只有我们国家有。一个学科体系,有对象、有队伍,已经有方法、有成果,还有最重要的是有实际应用的这么多成功的例子,所以我觉得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

我觉得是“5•12”唐家山,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之下。同时当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前,虽然我们有2000年的易贡抢险,包括我在2004年、2005年到四川达县的也做过一些,但是多专业的协同涉及方方面面,相当于你必须打一场叫做多专业的技术协同战,这个我们做到了,效果是非常好。

原来别人很多人讥笑说不可能有灾的,事实上我们最后的溃坝下来的洪水6500每秒立方米。百年一遇只有4000多,它比百年一遇的水下来的水量大得多,我们采取措施以后,还有超过百年一遇,说明我们采取工程措施已经减少了不少,同时非功能措施是必要的。

我觉得唐家山给我的印象,它不仅仅是对你人性的考验,也是对你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在堰塞湖应急处置这方面的一次全方位的大考以后,一次大集成。在唐家山下来当时就有记者问,说堰塞湖是不是具备可以形成技术体系了,或者是我们可以变规范了。2008年下来以后,我们就开始立项报告。因为我们国家规范要上升到政府层面,是要正儿八经办理项目,过程中间征求意见,最后还要做审批,我们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赶到第二年的5月12日那一天,从512地震到我们规范编制颁布实施,这是对口的一年,也是为了纪念512这一年。这是一套两本,一本就是《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技术规范》,另外一个叫《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这是在2009年的5月12日正式颁布的,它两个是配套的使用。

堰塞湖灾害它通常是突发性,决定了应急处置的时间周期不长,所以每个国家碰到类似的事情,都需要快速的反应,要求国际之间进行援助的,本身就很少,根本来不及。

但是我们这里有个很典型的例子,2010年在巴基斯坦有个叫阿塔巴德湖的堰塞湖,现在是一个风景区。2010年的几月份我记不住了,堰塞湖以后体量跟唐家山差不多,下面的方量大概也有两三千万方,形成的库容量也比较大,他们自己也想办法做了整整一年地处理,后来也包含我们其实有中国在那边的专家也帮忙,给他们出过主意,他们在家里效仿我们在唐家山的做法处理了一年没有处理掉,这个湖还是湖,坝还在那里,后来希望派做唐家山的队伍来处理这个堰塞湖。后来我也参加了,是专家技术组的组长。去了以后,我一看它的物质组成很多都是那种大块石,大到十米八米,一米见方的这些也特别多,互相都是架在一起的

我说你这个不用弄了,你看这个体型它不打滚。唐家山它不仅仅打滚还飘起来,在水里漂着跑,它变成泥石流型的。我说你这个没用,你们这估计要保留,所以就跟我们国家写建议报告,建议国家援助他的渡船,因为冲不动的,叫他考虑保留,同时加快援助改公路改线,它的公路改线以后就把它当作一个水库留下来,这个效果很好。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