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专稿 |何杰:躬耕新能源 “耀”出新高度
何杰,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
在集团新能源事业发展壮大的恢弘征程中,入职14年的他,始终践行“做人要知足,做工作要知不足,做事业要不知足”的人生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于艰难曲折中走出了一条奋进开拓之路。
身先士卒,高原光伏的"拓荒者”
2022年底,新能源公司承接了龙源电力聂荣光伏保供EPC项目,项目位于“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的城市”——西藏那曲市。面对青藏高原腹地4700m的海拔、零下30度的极端气候、仅相当于海平面50%的空气含氧量、每天中午准时来访的十级狂风,要建设光储一体化电站,每一步都是挑战未知和极限。多人因迈不过高原反应这第一道坎,还没开展现场工作就无奈铩羽而归。项目的并网压力则是另一重严峻考验:施工工期严重压缩至不足1个月。
千军万马鏖战急!这是他所遇到的难度最高的一个项目,也是新能源公司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大战大考。
面对未知的困难和巨大的风险,从没上过高原的他主动请缨,在阳康刚一周的情况下奔赴现场,为项目投产做最后一搏。从元旦到大年三十,他和项目部成员奋战在项目现场,全力以赴抢并网。在身体不适时想办法克服,边吸氧边工作;临近年关汉族饭店停业,就一天一顿正餐,其余时间吃些干粮应付;项目推进艰难时就化繁为简,多方沟通协调逐个突破;工期被压缩,就按分钟筹划工作,不浪费1分1秒……
就这样,在集团后方的全力支持下,他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了“55天全容量并网”的奇迹!那曲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对聂荣项目给了八个字评价:雪域高原,保供奇迹!这八个字是对项目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长江设计集团最好的宣传。
勤于作为,市场掘进的“老黄牛”
面对经营压力,何杰深知良好的服务、认真的履约、真诚的态度就是最好的经营。对不善言辞的他来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近年来他的经营业绩不断提升,为提升新能源公司经营业绩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在时代的脉搏下,新能源公司抓住了转型的时机,伴随着时间的列车快速驶入了EPC总承包的赛道。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他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精心筹划精细研究,率领团队不懈努力,持续吹起冲锋号,攻下多个EPC总承包项目。
为深入践行“规划引领获取资源,定制服务巩固信任,驻点经营夯实基础”的奉节经营模式,他带领团队长期驻点现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摸清项目资源,提供定制服务,逐级打动“三长”(村长、镇长、县长),成功打开并逐年巩固奉节能源市场。连续承接奉节能源规划、可研、前期总包和EPC合同,合同额超2亿。
主导经营的“清远佛冈中核汇能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期)EPC项目”合同额3.2亿,是新能源公司承接的首个单体容量达到200MWp的光伏EPC项目。谈到这个项目的经营,何杰感慨良多。彼时获取项目信息后,他第一时间从云南连夜奔赴广东清远,带领项目团队,以高度敏锐的市场警觉、有条不紊的组织安排、成熟过硬的专业能力、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业主信任,从多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实现中核光伏EPC项目合作的首个突破。
牵头拿下的“鄂尔多斯光伏制氢EPC项目”合同额6.4个亿,更是创下了三个首次!既是国内首次光伏和制氢打捆EPC招标,也是集团首次承接光伏制氢EPC项目,更是与深圳能源集团的首次合作。立足常规风电、光伏业务,并向着新能源其它领域辐射的经营模式初见成效,进一步扩充了集团的清洁能源业务版图。
不忘初心,管理科研的“多面手”
在担任公司总工之前,何杰曾连续三年担任项目经理,参与项目数量居新能源公司首位,最多时候有13个勘察设计项目并线进行,那是一段充满豪情又艰辛曲折的勘测设计之路。
他承担的多个山区风电项目发电量均远超业主期望值,如新邵龙山风电场年发电小时近3000h,稳居五凌电力同类山区项目前列;诸城皇华风电场年发电小时2500h以上,在同地区风场中居首位。他以对设计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奋勇向前的精神,收获了业主真挚的掌声和由衷的感谢,也为集团山区风电设计树立了良好口碑。
作为新能源公司最早引进的博士之一,何杰不仅在项目管理上勇挑重担,更是不忘初心,发挥科技带头人作用,深度参与技术攻关。
牵头完成的“复杂山区风电场关键技术”获2019年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利川汪营风电场、华润内黄风电场等工程项目。牵头完成的项目获湖北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编专著2部,参与编写程序文件1项,授权专利41项(含发明10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含EI检索2篇)。浇灌辛勤的汗水,一朝花始开,他被授予2021年度集团“创新英才”称号。
谈及感想,何杰坦言,这既是荣耀,更是动力。他深知前方的路还很长,脚下的路还很艰辛,未来的日子里,他只有更加勤勉,为集团新能源事业做出更多贡献,才能不负荣光,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