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专稿 |谢红忠: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
谢红忠,环境公司经理,正高级工程师。他身先士卒,勇闯市场,实现单位经营业绩4年翻番;他勇于担当,引领环评专业跨越式发展;他善谋长远发展,开创水环境多项“第一”;他变革创新,全面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他牢记初心、实干笃行,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劳模精神。
身先士卒,勇闯市场
作为环境公司主要负责人,谢红忠深知,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他身先士卒,勇闯市场,带领单位经营业绩从2018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15亿元,4年时间实现经营指标翻番,年均增幅30%以上。
2022年,他坚定专业方向,拓展经营区域,相继中标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EOD 项目、青原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等,水环境板块新签合同超8000万元;2022年,他紧抓国家“强监管”机遇,做大环水保监测、验收、调查、评估、后评价等业务市场,中标向家坝灌区、汉江下游堤防加固等环水保服务等,新签合同5100万元,筑牢专业高质量发展之根基;2022年,他锁定经营区域,重点突破地方水利市场,中标江西鹰潭灌区续建配套项目、重庆酉阳河综合治理工程等,新签合同5000万元。在他统筹推动下,三个主营业务方向同步发力,超额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同时形成一批项目战略储备,为来年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勇于担当,引领发展
环境公司作为集团重大项目的环评专业支撑,责任重大。谢红忠针对环评短板,多次组织集中研讨,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系统解决了环评人力不足、前期介入不深、外部沟通不畅等问题;他重点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涌现出一批业务精湛,活跃在集团重大项目中的青年技术骨干和专业领头人。
2019年初,在西藏宗通卡环评审批受阻的艰难时刻,他顶住压力,努力化解各方质疑。他迎难而上,刻苦钻研,全心解决工程环境制约的重大技术难题;他带队数十次与生态环境部、相关专家反复沟通、汇报;广泛筛选,开展权威科研单位合作,攻坚克难。他的辛勤拼搏和无悔付出终于换来项目环评重大突破,同年11月通过审查,次年4月取得生态环境部批复。
在他引领和推动下,渝西水资源配置、南瓜坪、藻渡、青峪口、三坝等项目环评报告书相继顺利通过审查并取得生态环境部批复,保障了集团重大项目的顺利立项和开工建设;在多个项目前期论证中,环评专业主动作为,提前介入,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全力支撑集团战略项目经营。
他带领科研创新团队,按照《研究型设计院建设纲要》,提前部署,超前谋划,申报“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创新平台,并推进其实体化运行。近3年来,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需求及症结,共开展课题研究24项(含省部级课题6项),获得丰富成果,其中出版专著2本、授权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7件、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技术标准10项,2项技术成果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1项技术成果入选“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多项成果获“湖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水保学会优秀设计奖”、“长江委科学技术奖”、“长江设计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同时,他始终坚持走生产科研深度融合,科研驱动发展的创新之路。在他引领和推动下,成功签订了滇中引水工程、三峡库区水生态系统保护、金沙江干热河谷消落带生态修复等国家战略工程科研或关键技术研究合同10余项,初步构建了科研驱动创新的发展格局。
开拓创新,立足长远
在谢红忠的引领下,环境工程专业从零起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创多项院内“第一”,环境专业横向到账从2018年的1500万元猛增到2022年的6000万元,年均增幅达75%,已为环境公司横向到账主要支撑。
环境公司牵头完成的集团首个水环境综合治理EPC项目——金华梅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获水利部领导及多家知名媒体“点赞”;自主设计的首个污水处理厂——咸宁梓山湖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产,实现集团在国内相关业绩零突破;设计牵头的东湖水环境提升总承包项目,“水下森林”、“生态绿心”等自然生态重现,生态治水打造“最美东湖”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一项项“首次”,谢红忠带领环境公司用过硬的专业技术打造出金华梅溪、松滋稻谷溪、武汉东湖等水环境治理的样板工程。
同时,他立足专业,谋划长远发展。在开展大保护项目水质检测期间,他统筹环境工程实验室购置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谋划拓展检测业务。在他组织和推动下,历经4年10余次的申请和专家考察,环境工程实验室取得国家CMA检测资质证书,已为集团各类水环境项目提供水质监测指标近10万项。
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是谢红忠一直以来的工作宗旨。惟创新者进、惟实干者强,怀揣亮眼的成绩单,专注足下的千里路,谢红忠将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环境公司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