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优秀党员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学天地
首页 企业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正文

曹去修:匠心不改十六载 铸就300m级特高拱坝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20-04-22

        近日,“乌东德水电站工程铿锵突进”的消息频频登上人民日报、央视等各大主流媒体。作为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建筑物核心——高270m的双曲拱坝,目前两岸非溢流坝段已浇筑到顶,剩余6个溢流坝段预计2020年5月浇筑到顶。

  高坝抬升的速度令人震撼,而其背后,有一位长者的身影始终奋战在工程一线。施工现场,有他不辞劳苦攀爬查勘的忙碌步履;办公室内,有他挑灯夜战反复斟酌的辛勤背影;会议室里,有他据理力争细致讲解的铿锵话语……他,就是长江设计院乌东德设代处总工曹去修,而大家更喜欢亲切地称他为“曹大师”。

“难题肯定有,办法总比问题多”

  曹去修工程经验丰富,参与过多个大型水电工程建设,55岁的他投身乌东德工程建设已有16年。他常说,“每个工程都有自己的特性,难题肯定有,但办法总比问题多,攻坚克难也是让人进步的宝贵机会”。乌东德工程规模巨大,设计施工难点较多,但他带领着坝工设计组不畏艰难,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工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乌东德是天赐好坝址,如果不能设计出一座好的拱坝,那真是太可惜了。”恰逢乌东德可研启动时,当时刚参加工作的周华对曹去修的这句话记忆犹新。曹去修在分析传统体形设计方法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研究论证,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静载初选,基震调整,设震验证”的高拱坝体形设计新方法,实现了乌东德拱坝混凝土方量仅增3%、地震拉应力降32%的优化创举。

 “乌东德坝后水垫深厚、消能条件这么好,已建高拱坝多采用封闭抽排水垫塘结构,建议还是沿用传统方案吧!”泄洪消能专题咨询会上,多位专家表达了较为一致的观点。曹去修深思后,缓缓说道:“既然乌东德条件好,为什么不搞点创新,为业主节约投资,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呢?”

  会后,他顶住重重压力,不唯书、不唯上,带领团队苦心钻研,一个月内就提出了“高拱坝新型护岸不护底复合水垫塘结构”新思路和研究论证工作构想,随后的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也证明了他的想法是可行的。新型“上部封闭+下部透水”复合水垫塘结构在乌东德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不但运行安全性大幅提升,而且运行维护极为简便,同时节省工程直接投资3000万元,可谓一举多得!

  在乌东德建设过程中,类似的技术攻关还有很多。曹去修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钉钉子精神,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得到了参建各方和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不深入一线,就做不出一流设计”

 “不深入一线,不结合实际,就做不出一流的设计”“要多去现场,多与各方沟通,及时为工程排忧解难”,这是曹去修骨子里的认识和工作要求。他是一个力学专业出身、思维缜密的人,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

  自2015年进入施工高峰期,他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工地度过,2019年更是驻守工地长达220余天。他像对待自己孩子一般地对待乌东德这座巨型工程,密切地关注着工程动态,不错过乌东德“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在大坝浇筑过程中,由于缺乏施工通道,需要通过坝后贴角的台阶和临时搭建的简易栈桥才能爬上仓面,几十层楼高的大坝让人望而生畏。而每次到现场,他必定到仓面检查施工情况,耐心为施工人员讲解注意事项、答疑解惑,久而久之,大家都亲切称其为“曹大师”。只要他来现场,工人们心中都像吃了定心丸,再难处理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2019年12月20日,首个坝段浇筑到顶,标志着大坝施工接近尾声。就在大家庆祝这一里程碑时刻的时候,随行的同事却发现他的表情略显复杂,饱含着对孩子“长大成材”喜悦的同时,又夹杂着即将离别的依依不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诗正是对此情此景最完美的诠释。

  以曹去修为代表的长江设计人,义无反顾地投身艰苦封闭的工程一线,用智慧和汗水绘就令人动容的青春画卷,扛起了大江安澜的技术支撑。

“没人管的事,都是我的事”

  乌东德枢纽建筑物类型广、牵涉专业多、施工条件复杂,现场设代服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少量“真空地带”。

 “没人管的事,都是我的事。”这是乌东德设代处总工、坝工组负责人曹去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名言也在工程参建各方中广为流传。高峰时期,乌东德工程现场工作面多达40余个,现场急需处理的技术问题千头万绪、数不胜数。作为枢纽牵头专业负责人,曹去修带领坝工组总揽全局、攻坚克难,承担了大坝、坝后水垫塘及二道坝、泄洪洞、K25岩溶斜井等主要建筑物设计及现场服务工作,同时还主动承担了许多专业分工不太明确、难度较大部位的设计工作。

  他的这种着眼坝工、放眼全局的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深深感染着坝工组每一位成员。工地现场经常呈现出这样一些画面:参建各方碰到技术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首先想到的是联系坝工专业设计人员,“快给坝工专业现场负责人打电话啊”,他们的电话号码俨然变成了现场的“114”和百事通。正是这种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引领着坝工组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曹去修带领坝工设计组2018年荣获“四川省工人先锋号”,2019年捧回了“全国工人先锋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将年轻人培养成材是一种责任,义不容辞”

  在坝工专业,曹去修凭借其极为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一直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工作35年间,他先后带出了十几个“徒弟”,现在大都成为了能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曹去修常说:“将年轻人培养成材是一种责任,义不容辞”。在乌东德设计过程中,他手把手带着年轻人做方案、写报告,带着年轻人查勘现场、亲临一线。在王英奎博士眼中,他对于年轻人提出的问题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经常说要给年轻人多一点机会,多一点鼓励,再多一点帮助。

       他还常常鼓励年轻人要敢担当、有作为,告诉他们只有在压力与责任中才能迅速成长。在乌东德设计工作中,他总希望年轻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做决定,即便有些观点并不尽善尽美,也会认真地帮助分析方案优缺点,并提出完善意见。正是他的鼓励和引导,让年轻一代在成长的路上进步飞速,受益匪浅。

  与曹大师接触时间久了,团队中的年轻人都有这种感觉:他既像一位慈祥的老师,对你谆谆教诲;又像一位严格的教官,对你耳提面命。对于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大家都发自心底的感激。

 

  曹去修是长江设计院一名普普通通、兢兢业业的设计人,是乌东德工程现场不辞辛劳、亲力亲为的工程师,是水利水电行业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拱坝专家,是年轻人眼中诲人不倦、春风化雨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们大家心中深深钦佩和敬仰的“曹大师”。他十六年如一日投身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中,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和满腔热血都奉献在了金沙江畔,把“奉献、团队、创新、服务、实干”的企业精神写在了金沙江浪尖。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