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忠:实干加创新的榜样
宋志忠,枢纽处航建室主任,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直在工程设计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先后承担了三峡、构皮滩、亭子口、兴隆枢纽、引江济汉、重庆提水、鄱阳湖枢纽、澛港闸(桥)工程、洪湖东分蓄洪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等十多个大型项目的设计与技术管理工作。
爱岗敬业 甘于奉献
近年来,航建室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开工项目多、项目类型杂。作为室主任的他不仅要处理科室日常管理事务,还要负责项目生产和经营工作,平均每年审核技术报告40多万字,图纸近500张。大到工程总布置,小到图纸说明,他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
2013年在承接澛港闸(桥)项目设计时,芜湖市政府要求我院2个月内完成项目初步设计,面对巨大压力,他带领项目组成员不畏艰难、积极迎接挑战,按照“白加黑”、“5+2”的模式连续奋战,最终按期完成任务。设计成果汇报时,芜湖市分管副市长这样评价说:“长江设计院是一支技术过硬、能打硬仗、值得信赖的队伍”。
近两年在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工作中,为落实国务院三峡办加快项目进展的工作部署,作为项目牵头专业负责人的他,再一次开启了“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早上7点半到单位,晚上11点才下班回家,必要时通宵达旦,这样的状态一持续就是几个月。在此期间,他的腰椎旧疾复发,疼痛难忍,经常失眠,医生要求他卧床休息,但他还是忍痛坚持。正是这样的坚持,确保了项目各阶段成果的顺利提交。
率先垂范 培养团队
他经常说:“在要求别人的时候,首先是自己要能做到。”在项目管理中,他严格贯彻质量标准和设计咨询类生产项目管理办法,坚持质量第一,精心设计,精益求精,坚决抵制粗制滥造行为。他对设计质量负责到底的信念感染了身边的同事。
他不仅自身专业精湛、爱岗敬业,还十分注重团队建设,注重带好身边的每一位技术人员,特别是青年员工。作为室主任,他敢于给年轻压担子,同时又耐心地进行全程指导,毫无保留地切磋交流,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年轻骨干。
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思考是创新的源动力。在工作中高度重视多维思考和技术创新,敢于啃技术创新的“硬骨头”。
在构皮滩通航建筑物设计中,作为牵头专业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创造性采用了上游下水式垂直升船机、大型通航隧洞、分层定向透水式隔流堤等设计。针对软岩地基上世界最高的升船机,研究提出了带多层箱梁的塔柱体系和桩基减沉地基处理方案。正是基于这一系列设计创新,构皮滩通航建筑物设计成果荣获了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在芜湖澛港闸(桥)工程设计中,结合工程特点和城市景观要求,创新提出了“闸桥合一”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大跨度隐盖梁π形墩”新颖桥型,在满足工程安全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巧妙设置了观景平台和文化长廊。项目设计方案得到高度好评,芜湖日报发文称:“闸桥合一打造“高大上”城市新地标”,人民长江报发文称其为“闸桥合一的风景线”。
设计工作常干常新,类似的创新不胜枚举。在全院的多个重大项目中,宋志忠总是勇挑重担,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不断用创新思维解决技术难题,其精湛的技术水平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受到业主、领导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