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优秀党员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学天地
首页 企业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正文

[抗震救灾]马贵生:亲历唐家山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08-07-01

               

 

         亲历唐家山      
   ——在设计院庆祝建党87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马贵生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作为长江委设计院岩土公司的一员,向大家汇报我在四川地震灾区奋战的20个日日夜夜。

 

    5月12日下午4点多,我接到成立抗震救灾专家组的通知,深夜接到赴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电话,5月13日早晨踏上奔赴地震灾区的征程,傍晚到达绵阳市。

 

    我们是水利部派出的第一批专家组之一,同行的还有徐麟祥大师、杨启贵总工和陈敦科主任。到达绵阳市,我们来不及洗刷一下一天的旅途劳累,便在绵阳市水务局同志的陪同下风尘仆仆地赶到沉抗水库,察看地震对大坝造成的破坏情况。

 

    5月14与15日,我们在绵绵细雨中查看了江油和安县的水库震损情况,对大坝的震险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提出了应急处理的具体措施,并为水库安全度汛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深入开展,堰塞湖险情也逐步凸现出来,而其中最为紧迫的是唐家山堰塞湖。由于山体滑坡导致道路中断,唐家山堰塞湖的具体情况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猜测和传言直接影响着其他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探明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现状,保证北川县城的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月15日晚,水利部要求我们从陆路探查唐家山堰塞湖。

 

    5月16日,在水利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李坤刚副主任的带领下,由各部门的7名专家(包括杨总和我)和3名解放军战士、5名野外救助队员组成的探险队对唐家山堰塞湖的第一次探查开始了(15日四川省水利厅张总一行曾去探查唐家山堰塞湖,但未成功)。

 

    我们于凌晨5点钟出发,乘车到达北川县城。由于北川县城的路只修通一半,我们只得步行穿过北川县城摇摇欲坠的建筑群落,越过岌岌可危的悬索桥,沿湔江河道溯江而上。

 

    由于堰塞湖的形成,此时湔江河道已无水流。按照一般的常识,我们应该沿湔江岸边走才比较安全。但是岸边的山坡上到处是滑坡,左岸的道路已被滑坡截断,更危险的是山上不时有石头落下。为了挺进唐家山,为了尽快查清唐家山堰塞坝的情况,我们别无选择。即使堰塞坝突然溃决,洪水时刻可能从上游奔流而下,我们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我们查清了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两个堰塞坝。由于2号堰塞湖已积有较深的水,我们只能选择湔江右岸的山坡,向唐家山堰塞坝挺进。山坡上地震震开的裂缝赫然在目,山坡随时有滑塌的危险。在山坡上,我们稍事休息,吃了些饼干,继续向上游挺进。越往上游走道路越艰险,没有路,野外救助队员就开出一条小路;遇到陡坡,他们就拴上绳索,我们援绳而行。为了我们的安全,野外救助队员、解放军战士和我们相间而行,时刻保护着我们。到达苦竹坝后,地震时前方的山坡连续滑塌使得山坡更加陡峻,山坡上遍布松动的岩石并不时有石头滚落山脚。我们探查唐家山堰塞湖的脚步被迫停在了唐家山下游2km的地方。

 

    我们沿原路返回,下到湔江河道,野外救助队决定4名队员前去救援呼救的妇女,解放军战士护送我们返回北川。

 

    返回到北川县城,正遇上胡锦涛总书记在绵阳市委书记的陪同下到北川县城视察。
    第一次探查唐家山堰塞湖历时近12个小时。

 

    5月18日,我们再次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探查。这一次,空军派出2架直升机支援我们。但由于地形复杂,直升机只能在空中盘旋,我们要求飞行员尽量把飞机飞得低些,在飞机盘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抢拍照片。下午2点多钟回到绵阳,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郭主任在餐桌上征询每个人的意见,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无大的降雨、无较大余震),近期唐家山堰塞坝不会出现险情。为北川的救援争得了时间。此前,5月17日,由于担心唐家山堰塞坝溃决,北川县城的救援人员全部撤离。

 

    由于唐家山堰塞湖集雨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湖水位每天以2m多的速度在不断上涨,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二个问题是:唐家山堰塞坝何时会过水?坝体的物质组成是什么?

 

    5月21日,我们第三次对唐家山堰塞坝进行探查。这一次,水利部刘宁总工、长江委蔡主任、杨总、陈僜科和我一行十几个人飞临唐家山堰塞坝。直升机停在距坝顶约2m的空中,我们跳到坝顶,利用仅有的2小时,对唐家山堰塞坝进行了初步察勘。按照刘总的安排,我带领绵阳市水务局代总和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李总,利用这仅有的两小时,从坝顶跑到下游坝脚,又从下游坝脚跑到上游水边,仔细观察了坝体的物质组成和两岸山坡的状况,初步确定坝体左侧以碎裂岩为主,而右侧上部为碎石土下部为碎裂岩,并在现场绘制了地质素描图。后来的设计和判断都是在这次察勘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

 

    唐家山堰塞坝会不会溃坝?溃坝到什么程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三个问题,而回答这个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坝体的地质条件。在设计组讨论这个问题时,杨总首先征询我的意见。我根据对坝体的观察和判断,认为唐家山堰塞坝整体溃坝的可能性不大,右侧过流后上部约15米厚的碎石土和约10米厚的强风化碎裂岩会很快被水流冲掉,冲刷高程可能是727m。杨总果断地说再增加7m溃坝高程为720m。我说同意。

 

    在确定冲刷的开口宽度时,我认为:右侧的碎石土和强风化碎裂岩会被冲刷怠尽,左侧的碎石土被冲掉,溃坝的开口宽度为340m,而左侧的坝体会保留下来。后来的1/3溃坝计算就是依此为依据进行的。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于5月26日开始施工至5月31日施工完毕。我几次上坝查看施工开挖情况和下游坝坡漏水情况。5月27日,在下游坝脚发现有十余处渗漏点,及时提出了定时进行观测的建议,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观测建议:漏水量突然增大,漏出水变浑,漏水点增加,下游坝坡出现裂缝。

 

    5月30日傍晚,观测下游坝坡渗水点的武警战士汇报下游坝坡出现新的渗水点并带出泥砂。如因为渗水导致堰塞坝溃决,将直接危及到坝上施工抢险的700多解放军官兵和水利专家的生命,水利部总工刘宁急忙派我和几个武警到下游察看。经观察,我认为暂时无溃坝危险,即使有也只是下游坝脚局部滑塌,但须派人24小时不间断观察。一个多小时后返回坝顶向刘总和部队首长汇报了情况,为最后的安全施工和人员的安全撤离作出了准确的判断。

 

    这次汶川大地震惊天动地,中国人民的抗震救灾也同样惊天动地。这次抗震救灾的经历,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全国各行业、各部门反应迅速,我们也不例外。地震发生后一个多小时就开始成立专家组待命,地震发生后10个小时第一批专家组准备奔赴灾区第一线,地震发生后18个小时第一批专家组启程。

 

    发生灾难时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地震灾区有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志愿者。我们长江委派出的每一个人都毫不退缩,勇往直前,上到委主任下到普通职工,就连70多岁的徐大师自告奋勇地战斗在救灾第一线。

 

    前方后方联动救灾。当我们在前方奔忙的时候,后方的同志也在为抗震救灾日夜奋战,他们和前方的同志一样日以继夜的忘我工作,做了大量的分析与计算工作,使前方的决策更科学,更安全,更快捷。

 

    领导关怀备至。委院领导对今年有子女参加高考的同志给予了极大的关怀,要求尽早将这些同志换回去。院领导和总公司领导多次给我打电话问候,许多同志给我发短信表示支持,所有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温暖着我。

 

    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同志希望到灾区去贡献一分力量的愿望没能实现。但我相信如果他们去抗震救灾,会和我们做的一样好,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好,因为我们都是长江委人!

 

责任编辑:万会斌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