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优秀党员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学天地
首页 企业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正文

巾帼不让须眉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08-06-17

——记长江设计院规划处防洪室宁磊

宁磊,1969年1月生,中共党员,199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到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防洪室工作,主要从事长江流域防洪研究、规划及设计等,2000年从事过西藏易贡湖大坝溃决分析计算工作。在经历10多年的磨练后,她已由书卷气十足的文弱书生成长为一个业务娴熟的能手。现任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听召唤临危受命

“5.12”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改变了几十万同胞的命运!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与大自然的较量刻不容缓。

大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30多处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危险。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是所有堰塞湖中库容最大、威胁最大的一个,坝体一旦发生溃决,将会对整个涪江流域造成巨大威胁,位于下游的江油、绵阳直至三台和射洪等县市都受到威胁。为此,专门成立了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

5月20日晚,接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前方领导发来指示,马上派具有溃坝计算实践经验的专家到现场参加唐家山堰塞湖的溃坝影响分析工作,为制定下游地区人员转移预案以及抢险施工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宁磊接到命令后于晚上11点从武昌的家中赶往在汉口的单位参与讨论堰塞湖的溃坝分析。由于她曾经进行过溃坝洪水的分析研究,想派她去前方,但她那瘦弱的身驱又令领导们犹豫不已,而此时的宁磊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缨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于21日赶赴抗震救灾前线—锦阳。

不让须眉

宁磊是长江委派往前线抗震救灾工作中唯一的女性专家,她被分配到前方水利组工作,任务是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调洪计算,并计算分析堰塞湖溃决后对下游的影响。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加之水文及地形资料非常缺乏,为了保证溃坝风险分析成果的科学性,她与同事和后方进行紧密配合,确保为指挥部领导提供安全、科学的决策依据。此间,她和同事每晚工作至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有时为了尽快将某个方案提交出来会商,往往通宵达旦地工作。这段时间仅拟定的计算方案就达100余个。

5月25日青川发生6.4级余震时她没当回事,仍在驻地埋头工作,直到房屋剧烈摇晃,整个身体不听使唤,才意识到是余震,赶紧撤离转移到其他相对安全地带,然后再继续工作。

堰塞湖的水情条件随时都在变化,需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周全,任何细枝末节的遗漏都可能带来灾难,因此,一旦遇到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立即就要计算出结果,许多个不眠之夜就是紧张伏在电脑前精心计算,抢在规定时间以前完成了全部计算任务,为指挥部制定下一步抢险应对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经历了多次余震与多个不眠之夜后,宁磊与水利组的同行们提出了堰塞湖不同溃决方式等多个方案供领导决策,为唐家山堰塞湖下游人员转移预案的制定、堰塞湖泄流槽施工规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绵阳等地区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前线工作20多天了,当设计院前方带队领导考虑到她的孩子太小,需要人照顾,劝她回后方休整,宁磊婉转谢绝了。她说,在这非常时期,我个人的困难算不了什么,与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官兵、工程技术人员相比,我付出的确实微不足道,堰塞湖的危险还未解除,我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吧!就这样,她一直坚守在前方直到唐家山堰塞湖成功除险,6月14日才回到武汉。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 “奉献、团队、创新”的设计院精神,这就是宁磊,一个外表柔弱斯文、内心无比坚韧顽强的巾帼女子。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