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优秀党员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学天地
首页 企业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正文

郑守仁生命铸入大坝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06-05-19

——记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郑守仁

5月20日,三峡大坝将完成最后一仓浇筑。这座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大坝,是凝聚中华民族非凡智慧的丰碑。这座巍峨的丰碑上,镌刻着一群英雄建设者的名字,郑守仁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郑守仁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卓越贡献,昨日,荆楚人民为他送上了最高的奖励: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40余年治水生涯今年67岁的郑守仁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大学毕业来到长江水利委员会,他就开始了治水生涯:从陆水到乌江渡,从葛洲坝到隔河岩,直至转战三峡。40多年风雨,染白双鬓,造就了他无悔的人生。

44年水利工程设计中,郑守仁五次搬家:陆水——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三峡。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工地坎坷不平的道路上,纵横交错的钢筋丛中,封闭潮湿的廊道里,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从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始,作为三峡工程设计总工,郑守仁10多年间,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每个春节,他都在工地值班。

长期的劳累使他2005年8月3日住进了医院,检查确诊为癌症,医生建议:马上手术。

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被人称为科技博物馆、世界级难题“题库”。作为三峡工程设计总工,责任重大。

手术前的一个双休日,心急如焚的郑守仁从医院跑了出来,亲自到工地上再三叮嘱施工单位,要采取措施,做好混凝土的温控防裂,要让全国人民放心。

回来没几天,郑守仁就上了手术台。由于身体虚弱,手术时突然大出血,手术中他共输了2000毫升的血。而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

去年10月23日,郑守仁的病还未痊愈,就带病去北京参加中国工程院的最后一轮投票。“能够工作,就能做点事,尽一点责任。”这就是郑守仁的情怀。

三次挑战长江截流技术极限

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长江曾被多次斩断。郑守仁参加了葛洲坝和三峡工程两次大江截流方案的设计,三次挑战长江截流技术极限。

1981年,葛洲坝矗起万里长江“第一坝”,大江截流是一道世界级难题,国内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在立堵截流时,水头落差高达3米多,水流流速大,抛投块体难以稳定。担任导流组组长的郑守仁苦苦寻思,提出用“钢筋石笼”为截流龙口护底,以增强抛投块体的稳定性。这一方案在众多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在截流实战中效果显著,确保了首次截流一举成功。

12年后,郑守仁担任起了长委总工程师和长委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直接负责主持长江第二次和第三次截流设计方案工作。

这两次截流因施工条件不同,同样面对着技术难题。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则因江水由宽广的明渠改道从过水面积较窄的导流底孔通过,水流变急,落差更大,截流时水头总能量远远大于前两次,其难度为世界截流史上罕见。

面对两次截流技术难题,郑守仁集中群体智慧,首创“人造江底,深水变浅”预平抛垫底方案,保证了大江截流的顺利实施和施工安全。在制订第三次长江截流方案的初步设计阶段,他花了两年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将多种方案通过水工模型反复试验和比较研究,提出了双戗截流、分担高水头落差的良方。“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参加万里长江上两个著名工程的建设,参与和主持三次截流的施工设计,是我人生一大幸事。截流的成功,更是我人生一大乐事。”郑守仁引以为自豪。

家在三峡

长委本部在武汉,郑守仁却近年才在武汉安个家。他真正的家在三峡工地——“十四小区4316号”。

2002年除夕,郑守仁召开两个会议,专门研究坝后坡边坡稳定。开完会,又去察看现场。万家团圆时,同在三峡工地,妻子却与他隔江相望。她理解他的拼命,理解他的痴心:他早已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三峡工程。

10余年来,郑守仁主持的关于三峡工程设计技术讨论会共1900多次,亲笔撰写的现场设计工作简报和会议记录达200多万字。据不完全统计,仅主体工程混凝土工程量一项,经他优化设计,节省混凝土100多万方,为国家节约投资3亿多元。

郑守仁夫妇在三峡工地的家,与其说是一个家,不如说是一间拥挤的小房间。摆下一张床后,所剩不多的地方被一张桌子和一个简易衣柜占据了,桌上摆满了瓶瓶罐罐的药。

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后,郑守仁远在苏州的独生女儿发来一封贺电。一句“爸爸,您辛苦了!”,勾起他酸楚的回忆。1968年,女儿出生在乌江渡工地,不满周岁时,就被送到苏州外婆家。女儿高考那年,郑守仁夫妇还埋头扎在工地里,连孩子考多少分都不知道。他们对女儿照顾得太少太少!高考后,女儿趁着暑假,兴冲冲地从苏州来到当时的葛洲坝工程建设现场,她想亲眼瞧瞧父亲设计的工程。

这是父女俩16年中第二次见面,郑守仁好想多陪陪女儿。可是,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他对女儿说:“明天吧,明天爸爸一定陪你去看工程。”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直到女儿临走时,他也没能抽出时间。“爸爸爱工程胜过爱女儿。”女儿说。连女儿出嫁,他都没能到场送去父亲的祝福。

对家,对妻子,对女儿,郑守仁心里藏着深深的歉疚。然而,他和千万个三峡人一样,用赤诚和奉献,用生命与激情,铸就了巍巍大坝,铸就了民族的自信和骄傲!

(本文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张孺海 通讯员周宏进 摄影 王成钢)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