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优秀党员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学天地
首页 企业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正文

推崇“控制”理念的年轻的“老三峡”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05-06-16

——记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翁永红

翁永红,长江设计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1964年7月出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9月涉足三峡施工设计,至今,还负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主要技术,兼任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设计总工。

“1990年5月,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我开始成为全职三峡设计人。十几年,三峡工程的前期论证、初步设计、招标文书的编制、施工详图的设计等重大技术问题都参加过,包括土建、机电、地质、规划、水位设计、船闸等大项目大建筑的设计几乎都参加了。”话此,翁永红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微笑。尽管他一再表示不能与三峡设计的前辈们相比,但他确实已成为年轻的“老三峡”。

也许是“施工”行业出生,翁永红对工程“控制”有独特的感悟,而这种感悟使他工作起来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因此,在常人看来复杂繁重的工作,他干的总是那样轻松漂亮。他不屑于重复工作,追求工作质量一次达到优良,他总能牢牢控制每项工作的关键点甚至是工作的难点,然后,倾注所有智慧和坚毅合力攻之,最后取得完胜。他就是这样推崇“控制”工作理念的人,成功也一次次在他的“控制”理念中闪现。

“人字门”的安装调试设计

三峡5级船闸是世界最大的船闸。2003年“通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它的成功,除了工程建设本身的进度要求外,还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通航”标志着我国有实力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船闸。

篮球场大的“人字门”的安装调试,在国内外工程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在合理的时期一次性安装调试完毕,保证在控制的时间内通航,对翁永红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他通过召开老专家咨询会,搜集国内外船闸安装资料分析研究,把握和控制安装调试“人字门”中技术难度大的关键部分,提前预备方案,重新提出合理的施工进度控制时间表,定期召开技术“碰头会”,合理安排和调整安装工序。闸门“抽水调试”,按“无水3月,有水8月”的时间控制进行,从1998年年底开始进行三峡船闸的安装调试,到2003年6月13日三峡蓄水,3天后,船闸试通航成功,整个安装调试总工期完全在设计总体工期范围内。

“船闸的安装调试设计表明,设计院在金属结构安装方面起得了突破性进展。”长江委技术委员会这样评价。

三峡大坝混凝土浇筑实时动态仿真

三峡工程混凝土量高达2800万方,如此巨大的混凝土浇筑当属世界之最。控制混凝土浇筑进度,对保证三峡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非常必要。通过对施工机械设备性能的充分理解,对浇筑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各种施工参数数值,利用计算机构造出大坝相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提前对混凝土浇筑实施过程进行现场逼真的动态模仿,推算各阶段混凝土浇筑进度,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提供依据,这就是三峡大坝混凝土浇筑实时动态仿真的概述。

翁永红从刚参加三峡建设起就关注“仿真”,而当时国内少数院校研究混凝土浇筑实时动态仿真所控制的施工进度又与实际相差很大,不能满足三峡建设的需要。“跟高校合作,以三峡工程为实战场,结成‘产、学、研’联合体开展攻关。”翁永红提出走这一条路。通过对施工机械的深入了解,对各类施工环境的充分认识和评价。翁永红和他同事们研制出的三峡大坝混凝土浇筑实时动态仿真技术可以提前1至2年预测各时段的浇筑强度和施工进度,受到国内水电建设界的推崇,

例如,仿真计算三峡工程混凝土高峰时段年浇筑强度为268.19万方,仿真时间为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实际浇筑272.89万方,实际发生时间为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时间吻合,年浇筑强度误差率1.7%。这一结果对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十分有利,得到业主三峡总公司的认同,为合理安排三峡工程施工工期,控制混凝土浇筑进度提供了较强的依据。

由翁永红主持完成的“三峡二期工程大坝施工实时动态仿真”因此获首届“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设计

翁永红习惯用“控制”理念抓工作的关键点。在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设计项目管理中,他的这一习惯使乌东德水电站设计目前正高效有序进行,被同行专家称道:到底是搞“控制”的就是不一样。

走进他的办公室,墙上醒目的挂着“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主要控制性结点及网络图”。图上,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标识着不同时间所完成的工作目标。从2003年11月18日鉴定合同开始,到2005年12月31日乌东德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送审, 183个不同专业人员完成的不同任务目标内容、结束时间构成的结点,一目了然。

“183个结点中每个又有3至5个分目标点,仅每个点的也就是每个任务目标的启动、检查、审查三个阶段过一遍,工作量都非常大。所以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2005年每月7至8本各类报告,现在已出报告累计达500多万字。目前,整个乌东德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作进度正按控制有计划的推进。

宏大的水电工程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团队,离不开团队的集体智慧和不断创新。翁永红推崇“控制”的工作思路,给长江设计院这只优秀的团队在创新领域,又带来了新的气息,而今,这位从三峡走出来的已进不惑之年的年轻专家,继续躬耕在他的水电事业,他的“控制”理念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