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优秀党员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学天地
首页 企业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正文

在治江实践中成才——记全国劳动模范钮新强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05-04-30

“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为祖国,为人民,流过多少汗……”,这两首贯穿我国改革时期的青春之歌,激励着一批批年轻创业者茁壮成长。这歌声一直流淌在河海大学学子钮新强的心里。他从风景迤逦的家乡浙江湖州,来到如火如荼的长江水利事业和水利工程建设一线,潜心攻克尖端技术,重视在工程实践中增长才干,带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为三峡、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改革开放20年实践中奋发有为的佼佼者。

钮新强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中国水利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科技精英、湖北省劳动模范、长江水利委员会治江事业重大个人成就奖等多项荣誉,现任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任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教授。他庆幸自己能投身于如此广阔的事业平台,能拥有主持和参加世界瞩目伟大工程技术设计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百倍珍惜,勇于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他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经久的敬业精神融合在一起,铺就了不平凡的成才之路。

   励 精 图 治 梦 圆 三 峡  

“高峡出平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更是水利工作者向往的奋斗目标。钮新强1983年从河海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三峡工程的论证与规划设计工作。面对世界级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他兴奋之极却又深感自己的知识功底不足,于是,1986年他再次考入母校攻读研究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开始负责三峡工程航建项目的设计工作。他秉承长江委长期积累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多种专业的艰苦努力和积极配合下,主持完成技术难度和工程规模均位于世界之首的三峡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的单项技术设计工作。技术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在尚无工程先例、缺乏可遵循的设计规范的条件下,他精心组织专项技术攻关研究,在以郑守仁院士为代表的长江委一大批老同志、老专家的帮助指导下,解决了结构、水力学、泥沙等多项关键性技术难题,使我国在高水头通航建筑物设计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主持设计过程中,钮新强不仅仅满足完成设计任务,而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向世界先进水平奋进,积极组织开展多方案比较的优化设计,主持提出了最佳设计方案并在工程建设中实施。仅三峡永久船闸混凝土衬砌墙结构优化,就节省工程投资8000万元以上。

1998年,正值三峡工程进入二期工程的建设高峰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为技术骨干的钮新强成为长江委设计院三峡工程的技术负责人。而长江设计院是三峡工程的设计总成单位,面对需要近百个专业协作完成的系统设计重任,面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容不得半点拖延的严峻考验,他的专业实力和科学的管理才能得以充分体现。他熟知设计要领,紧紧抓住了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即成果质量、生产进度和现场服务。

在成果质量方面,他坚决贯彻“不留隐患既是工程质量的最低标准,又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最高原则”的三峡工程 建设质量方针,并结合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组织制订了“三峡工程设计成果质量奖惩管理规定”等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用制度管事管人,提高团队整体实力。在他的严格要求和规范化管理下,经过全体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三峡工程的设计质量得到了普遍肯定。

在生产进度方面,他创造性地工作,合理配置全院人力资源,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动态管理各个专业的技术力量,并建立专业协调机制,使设计工作开展得紧张而有序,每年都能顺利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在整个二期工程期间,设计人员共完成了2000多份技术报告和近20000余张设计图纸,实现了从管理入手抓效率的目标。

现场服务责任重、工作强度大,其工作的重点是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三峡工程施工场面浩大、工序复杂,一旦出现“卡壳”,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钮新强身体力行,不仅经常到工地检查情况,及时处理问题,还组织设计人员驻守前方开展现场设计工作,随时待命处理现场问题。他常说,“现场实践对工程师综合技术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在他的带动下,施工高峰期,驻现场设计人员一度超过了400人。

大浪淘沙也淘金。三峡工程这个大舞台,良好的设计氛围,将钮新强锻炼成为优秀的专家型领导。在他有效的组织领导下,长江设计院出色地完成了三峡二期工程的技术任务,发挥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为三峡工程2003年如期实现“蓄水、通航、发电”的三大阶段性目标和提前一年发电起到了技术“顶梁柱”的作用。

   倾力调水工程 再创世纪伟业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的十六大决定兴建的、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生产力布局不相应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00多公里,沿线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等交叉建筑物达1700多处,工程涉及大范围的移民、环境、社会等各种非工程技术因素,工程前期工作参与单位众多,组织协调难度大。

2002年,水利部明确长江设计院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技术总负责单位,钮新强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并通过媒体对外公布。又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工作任务重、头绪复杂,而作为全院的“一把手”,他还要面临改企转制的新任务。钮新强发挥总揽全局、多头并举的组织协调能力,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完成了丹江口库区移民调查、项目建议书修编、总体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和穿黄工程技术设计等多项重大技术工作。

2003年早春,为取得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库区移民的准确资料,他不顾SARS肆虐,顶风冒雪,深入库区开展调查工作,在他带动影响下,300余名调查人员克服种种困难,踏遍库区的沟沟坎坎,访千家万户,历千辛万苦,如期完成了库区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为开展移民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受到鄂豫两省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2004年上半年,钮新强又组织技术力量,克服工程线路长、牵涉面广、技术要求高、参与单位多等难度,如期完成了全线项目建议书的重新编制工作,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2004年10月,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和水利部的要求,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设计,钮新强亲自带队,组织上百名设计人员,采用集中封闭式办公,和大家一起每天超负荷工作十几个小时,历时近3个月,终于奇迹般地完成了水利部交给的任务。部领导面对沉甸甸的106本技术报告称赞说,这不仅是一项科学技术成果,更是一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硕果。

   在实践中创新 科技硕果累累  

钮新强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结合三峡、南水北调的工程实践,以科技创新促进工程建设,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了3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专题研究项目,获得了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三峡工程刷新多项世界纪录,其设计高科技含量比肩。钮新强主持或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参加了三峡船闸关键技术、升船机技术、明渠截流技术、三峡水库综合调度技术、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等20余项国际或国内领先的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其中三峡船闸关键技术、明渠截流技术和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成功应用到工程设计中。

钮新强在从事繁重的技术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思考“人水和谐”哲学问题。早在2000年之前,他看到武汉汉口江滩被无序而急功近利地开发时就思索,何不建议政府统一有序地开发,把江滩建设成为民众的亲水乐园、健身场地呢?他坚信这是一件对武汉800万市民的大好事。于是,钮新强亲自主持,组织水利、建筑等多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以“还水于民,提升城市品位”为理念,开展了“长江武汉河段汉口边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其成果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并被武汉市政府采纳,对汉口江滩按“人水和谐”的理念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如今,汉口江滩美如画、空气爽、功能全,已成为令武汉市民引以为豪的观光休闲娱乐胜地。

工作再繁忙,钮新强从没放松过技术总结,多年来,发表科技论文数十篇,并主编了《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三峡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永久通航建筑物研究》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实例》等著作。崇尚科技领先,为他成就事业的火热之心插上了翅膀。

   弘扬行业精神 服务水利事业  

树高万丈离不开土壤。作为一个水利科技工作者,钮新强认为深入基层最能发挥才干,到一线锻炼是成长的基础;坚持科学的态度,把好质量关,是工程师成就事业的本色。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钮新强还曾主持过西藏阿里地区普兰电站的设计工作。普兰电站位于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缺氧地区,这对出身在沿海地区的钮新强是一个意志锻炼。他怀着一颗献身水利、报效祖国之心,毫不畏惧生理挑战,主动带头进藏,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峡二期工程能否高质量、高速度建设事关整个工程建设成败。为兼顾技术供应和现场问题处理,钮新强频频奔波于相距400多公里的武汉和三峡坝区,一周经常要往返3次以上,每年的行程逾10万公里。为节约时间,他总是选择白天工作,晚上乘车,一路披星戴月。每每见到他风尘仆仆的样子,许多关心他的同事、朋友都劝他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但他却说:“我有幸从事三峡工程的设计,深感无上光荣和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再苦再累也值得。”

钮新强认为,科学技术要从实际出发,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虚假。在三峡工程一些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有关方面曾要求局部减少钢筋用量,以简化施工,缩短工期,但钮新强带领技术人员经过仔细计算分析后,力排众议,“固执”地要求施工单位按原图纸施工。二期工程竣工验收结论及实际运行结果证明了他当时的“固执”是正确的。在编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中,部分参编单位由于对工程方案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工程投资不合理增长。为此,他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重新组织力量进行科学分析,复核、优化方案,合理控制投资规模。

长江设计院是一个由老事业单位脱胎而来的水利系统大型科技型企业,存在着与其他国有大型企业共有的困难和问题,全院5200多名职工,其中离退休和富余人员约占一半。作为主要领导,钮新强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出“创建国际一流的工程技术公司”目标,以确保三峡、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顺利建设和保持企业内部和谐稳定为重要目的,积极开拓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参与技术市场竞争,进军金沙江、嘉陵江、沿海地区,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实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治水新理念。他百忙中不忘提高职工整体综合素质,谁也没想到,对技术精通的院长“善舞长袖”,能如此生动、滔滔不绝地带头宣讲企业文化;能亲临职工运动会为大家喝彩鼓劲,在职工中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增强了企业改革的信心。自2000年以来,设计院的经济效益以10%以上的速度连续增长,职工收入也稳步提高,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综合实力排名中,连续多年居国内水利水电行业单位之首。实践中,他成功自修了企业管理的新学科。

钮新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向廉洁自律,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他率先垂范,教育身边设计人员“不吃施工单位一顿饭、不收施工单位一分钱”,赢得了施工单位的尊重和建设业主的赞许,保持了设计队伍的纯洁性。他倡导“全员防腐”,郑重告诫大家“一个不良行为会导致集体的崩溃”、“一件事可以整垮一个单位”!

近几年来,院风卓然,群贤毕至,人才辈出,涌现了以多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为代表的一大批技术人才和专家,吸引了学业有成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增强了对长江治理开发事业的技术支撑作用。在钮新强和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长江设计院连续多次被评为三峡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200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面对诸多赞扬声,钮新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多次回绝对他个人业绩的宣传,他看重的是团队的精神、集体的力量,他自认为仅仅是集体的一员。

钮新强在伟大的治江实践中,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成长为精通本行业专业领域技术,善于组织调动集体技术力量从事重大项目设计工作的大型国有企业领导者,他把热爱长江、建设长江的豪情壮志,化为自强不息的奋斗中,用显赫的业绩回报了哺育他成长的伟大祖国。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