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优秀党员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学天地
首页 企业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劳模先进 正文

与石头打交道的人—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峡院原总工薛果夫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04-04-30

薛果夫,长江设计院三峡勘测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曾获得“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三峡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如今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众多的科研成果和荣誉面前,这位与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地质专家,显得有点“讷于言”。他说:“我们的工作不像数学家陈景润那样是独自完成的,需要合作和集体智慧。大家都知道石头是冷酷的,在与石头的对话中,我们意识到必须面对事实,得说真话,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浮躁。”

当人们看到耸立的三峡大坝,看到巨大的水轮发电机向华东乃至全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能时也许不会想到,为了这个世界级的大坝有个安全稳定的地基,薛果夫和他的同事们多年来没有睡过安稳觉。虽说三峡大坝的坝基是花岗岩,有较高的硬度,以至于外国专家称其为“上帝给中国人的恩赐”,殊不知,由于几亿年的地质运动过程,花岗岩体有许多方向不定、纵横交错、长短不一、性质不同的裂缝,倘若不及时全面探查和解决,将给三峡大坝未来的安全运行留下不可预估的隐患。而这些问题,就连美国的大古力水电站也无法解决。薛果夫与他的同事们经过反复研究,在解决三峡工程左厂坝1~5号机抗滑稳定问题上,提出了“特殊勘察”的思路和方法,采用加大勘探密度和取芯新工艺,并改进了“井下彩电”,查明了坝基抗滑结构面的位置、规模、产状与力学性质,为坝基抗滑稳定计算提供了确定性滑移模式。这类问题的解决被两院院士潘家铮认为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重大突破,建议将此模式作为全国各科研设计单位进行三峡左岸坝段稳定分析、设计与科研的基本依据和大坝基础加固的依据。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的稳定问题是国家“七五”攻关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薛果夫主持这项科研得出明确结论:“船闸具有形成高陡边坡的基本地质条件,边坡岩体稳定性好。局部不稳定块体规模与数量有限,建议采用地表与地下结合的地下水防排措施,并以多层排水廊道为基础。”这项科研荣获1996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它为船闸明挖方案的决策提供了地质依据,并为设计部门所采用。薛果夫还提出了建立不稳定块体地质动态预报方法、程序等一套完整体系,边施工边进行动态处理。在三峡大坝边坡开挖加固的5年中,发出预报数百次,预报块体1054处,未发生漏报事故,确保了船闸施工与长期运行的安全。最让薛果夫感到欣慰的是,由于施工地质预报分析及时准确,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发生大的事故。而此前国内外都有因预报不准确造成各种重大伤亡事故的先例。也正因如此,薛果夫承认,他为此承受过很大的压力。他说,只有保证地质预报的超前,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三峡工程“大坝和厂房”“永久船闸”“垂直升船机”和“二期上游围堰”等单项工程技术设计阶段勘测工作中,薛果夫负责组织补充勘探和图件审查核定与报告编写,为三峡主体工程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地质资料,仅组织完成上述4个报告的送审稿文字就长达约70万字,附图1520张。专家们在评审中认为,“长委利用各种勘探手段做了大量勘探及试验工作,查明了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完全满足了技术设计阶段的要求”。

薛果夫说,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如果能够不兴建大坝就解决中国的能源和水患问题,我赞成不必修大坝。这,就是有责任感、敢讲真话的薛果夫。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