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党建之窗 廉政建设 纪检举报 工会之声 长江青年
首页 党的建设 [break] 党建之窗 正文

触摸民族脊梁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日期: 2018-08-02

  7月27日-28日,院机关三、四、五、七、八支部联合开展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旗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0名党员顶着热日,沿着红旗渠主渠,一路走过,切身感受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感受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战天斗地的力量,更加崇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身心受到洗礼,党性再次升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表示,发扬红旗渠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

  红旗渠纪念馆,一张张图片,一座座雕塑,一件件实物,无不凝结着林县人民的智慧与心血。十万林县人民靠着一锤一钎,肩挑手抬,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1500余公里的干分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座艰苦创业的丰碑,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又一典范。

  红旗渠总干渠,一边是延绵陡峻的太行山脉,一边是块块岩石垒砌成的挡水墙,中间是长流不息的漳河水,远远望去犹如太行山上蜿蜒的“水长城”。重走了红旗渠引水总干渠,作为水利战线的同行,被“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人间奇迹工程,深深震撼而又倍加亲切。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洞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如把开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这项工程是由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日夜苦战建成。整个引水工程全靠人工开凿,岩石砌砌,10年筑建而成。在当时那种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这种战天斗地的力量是何等巨大!

  “扁担精神纪念馆”,当年石板岩镇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靠一根扁担起家,用肩膀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任。供销社党员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根扁担不离肩,挑起重担爬高山,走村串乡送物上门。 “扁担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为民情怀。

  短暂现场学习教育实践,党员同志们感慨万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凝聚起广大人民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才能“誓把河山重安排”“定叫山河换新装”。

版权所有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4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5575号-1